AAAA级社会服务机构
无锡市德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INEWS / 新闻中心
MOHO理论应用——“盒子少年”小组工作进行时
来源:德盛社工公众号 | 作者:德盛社工 | 发布时间: 2024-07-21 | 14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年7月19日晚上七点,惠城三社区的“湖畔好少年”和家长们齐聚社区活动室,参加长安街道社区微公益创投“盒子少年”儿童发展权利保护计划项目的小组活动。此次家长赋能小组活动从MOHO人类作业模式理论视角,探讨青少年发展困境案例。活动开始,陆远平老师介绍了MOHO人类作业模式理论的起源,该理论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广泛应用于精神、儿童和生理等多个领域。德盛社工在精康社会工作中,学习并应用了MOHO理论,同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该理论同样有指导意义,这次小组活动,将是一次探索性的体验。

2024年7月19日晚上七点,惠城三社区的“湖畔好少年”和家长们齐聚社区活动室,参加长安街道社区微公益创投“盒子少年”儿童发展权利保护计划项目的小组活动。此次家长赋能小组活动从MOHO人类作业模式理论视角,探讨青少年发展困境案例。

活动开始,陆远平老师介绍了MOHO人类作业模式理论的起源,该理论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广泛应用于精神、儿童和生理等多个领域。德盛社工在精康社会工作中,学习并应用了MOHO理论,同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该理论同样有指导意义,这次小组活动,将是一次探索性的体验。

在主要理论架构讲解环节,陆老师通过PPT演示,系统地讲解了人类作业模式理论的核心内容,MOHO提出影响人类投入、参与作业活动的三个次系统:意志次系统、习性次系统、表现次系统,以及环境因子。陆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使组员对MOHO理论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随后,组员们被分成了三个小组,每组选择了一个青少年发展困境案例。在案例讨论环节,各小组积极探讨案例中每一个角色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环境的影响,从今天学到的MOHO理论中找出相对应的系统,并归纳出焦点问题,同时提出解决方案。

在谈论中,组员结合MOHO理论,探讨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一理论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有的组员提到自己辅导孩子做作业中的问题,自己容易急躁,没有耐心。通过分析,认为这与习性次系统中的习惯形成有关,可以通过建立明确的作业时间和奖励机制,帮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最后,每组代表分享了讨论结果,三位代表的精彩分享,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尤其第一组代表对案例的问题分析非常全面,而且能准确应用MOHO理论,得出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活动结束后,一些组员还兴致不减的留下来,继续探讨案例,反馈案例中的一些经历,他们也经历过,最后都需要靠自己的发展才能够逐步走出困境。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盒子少年”家长赋能小组的参与度和专业度越来越高,下期我们将通过亲子文创情景,在亲子关系上做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