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准确把握了乡村振兴的谋篇布局,从乡风文明层面传达了文化振兴的重要地位,这对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24年,无锡市滨湖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新推广点项目——“凝心聚力·寻根赋能”古溪下乡村振兴项目,于同年5月正式开启。该项目是一次文化挖掘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整合资源的成功经验。
在地资源的服务与发掘
在地资源的运用是项目成果开展的基石,也是项目行动的先导。对于南苑社区来讲,文化蕴含在乡土生活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要树立资源意识,时刻保持“文化敏感性”。项目团队依托南苑社区原有《泉声》文学社的力量,联合本地文史爱好者,以及专业的文艺工作者,成立了“倷伲南方泉”编辑部,成为南苑社区现代乡贤的典型代表,并通过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传播与挖掘功能,先后收集古溪下地方历史人物周云阁和张少愈等传统乡贤的典型事迹,使现代乡贤与传统乡贤实现有机对接,引发当地居民的 “文化共振”。
与无锡日报和无锡电视台记者座谈中
文化共振的意义在于唤起更多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达到对社区内人力资源的充分运用。社会工作者积极扮演鼓励者、推动者的角色,经过社区号召和居民骨干的招募,南苑社区内形成了一股挖掘和传承古溪下地方文化的内生力量。在项目团队的组织下,居民们依托项目活动为载体,成为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人公。在古溪下文创工坊活动中,居民们集思广益,先后开展了“非遗金石拓印”“非遗漆扇”“非遗扎染”“方言香包”“艾草锤”“滴胶书签”“编制画”等等,吸引了社区老年人和青少年的积极参与,该系列活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追溯,更是赋予了时代的创意,使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
社会资源的专业与创新
社会工作者在整合多方资源时,特别关注那些超越社区界限的社会资源。项目团队成功与无锡市评弹团的顾国良团长建立联系,邀请他创作并亲自弹唱《古溪下“小猪甪”》和《一帖药》两部作品。通过这些地方艺术形式,有效地传播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极大地增强了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并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专业的支持。
项目团队还特邀原创音乐人徐梁国先生创作了歌曲《南方泉》,这首歌曲通过三弦与吉他的独特演奏方式,将通俗音乐演绎至极致。顾国良先生以吴语吟唱:“南方泉,太湖边”,成功地唤起了听众深厚的家乡情感。由项目团队制作的原创音乐MV《南方泉》通过微信视频号发布后,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评论区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情和自豪感。
网络资源的技术与传播
项目负责人陆远平总干事作词的《古溪下的青春》,利用AI工具Suno进行谱曲,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不仅实现了个人音乐梦想,也提升了社区文化服务水平,在社会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网络世界,新技术资源的链接为文化振兴带来新的活力。“倷伲南方泉”编辑部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文稿,逐步构建起“开化文社”“地方人文”“地方印记”“乡土风情”“艺术撷英”“人文经济”等系列栏目,截至目前发表推文30篇,多题材的图文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共鸣。除文章形式外,项目团队拍摄编辑的古溪下文化市集等活动宣传视频10条,通过微信视频号传播扩大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长按二维码浏览倷伲南方泉微信公众号
内部资源的素养与情怀
最后,作为服务的提供者,执行机构加强自身专业化建设,优化资源的提供与运用。机构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涵盖专家、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内,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力资源队伍,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机构不仅有效地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坚持督导评估机制,共召开督导会议8次,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效果等进行全面跟踪和评估,助力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积累宝贵的经验资源。
项目督导工作中
人文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文化的呈现需要物质载体,项目特设“古溪下寻根文化园”,以“倷伲南方泉”编辑部的内容为基础,打造一个涵盖:地方人文、美食文化、乡土风情、地方印记和艺术撷英等板块的社区文化公共空间,计划作为社区文化营造的实体展现。
文化振兴的最终目的在于社区居民认知的提升与实践的改变。该项目使高品质的文化活动与名人文化相结合,催生了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的文旅需求。在社区内部及周边挖掘出一条古溪下文化市集打卡线路包括:古溪下文创工坊、天阳茶庄、陶泥浜文化艺术馆、成蹊楼、王新良画室、长泰寺等。社区内的部分居民尝试通过提供文化体验和文化产品创新的文化供给,满足大众文化消费的需求,推动文化与经济产业的逐渐走向融合。
综上所述,“凝心聚力·寻根赋能”古溪下乡村振兴项目秉持社会工作专业理念,通过深入挖掘在地文化资源、广泛整合社会资源,以及不断强化机构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构建起了一个三位一体、全面且多层次的资源支撑体系。该项目不仅是对乡村振兴“塑形”与“铸魂”的生动实践,也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古溪下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文化振兴路径,也激励着我们继续探索和创新,以更加专业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与人文经济蓬勃发展,共同绘就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Copyright © 2023 德盛社工,
www.wuxidesheng.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苏ICP备2023027625号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2349号